宣城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1年1月20日在宣城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孔曉宏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增長4%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4億元,增長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8%和6.8%左右。
?。ㄒ唬┲ΡF髽I、穩增長,經濟運行企穩向好。出臺“六穩”“六保”若干政策措施。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開展“援企穩崗、政策護航”行動。推行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綜合服務試點。新增貸款257億元,直接融資近100億元。
?。ǘ┲﹀戦L板、補短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工業強市,探索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實施“千企升級”項目230個、“雙百”項目240個,新增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1戶、綠色工廠2個、綠色設計產品20種。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8戶。宛陵科創城正式開園。
?。ㄈ┲χ睾献?、促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與南京都市圈城市簽署共建寧淮宣生態經濟帶等10個框架協議,成為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加快G60科創走廊建設,在上海設立宣城(上海)科創中心。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ㄋ模┲换A、強統籌,城鄉發展承載力得到增強。開展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年”活動,新建續建項目270個,完成投資150億元左右,“一江一湖一山一園一區”加快建設,中央生態綠地向市民開放。完成“城市大腦”基礎應用平臺和10大智慧應用場景建設。以全省第1名成績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廣德、寧國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ㄎ澹┲菝裆?、增福祉,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省定民生工程、市政府民生實事順利完成。棚戶區改造開工3384套、基本建成3123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7個、惠及18435戶。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6所,新增公辦初中、小學4所。
全面推行“四最”信訪改革試點,大力推進縣鄉矛盾調處中心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要戰果,“守護平安”系列行動有力有效。順利通過全國“七五”普法終期評估驗收。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兩連冠”。
?。┲ψプ黠L、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委有關規定。效能建設持續深化。
過去的五年,全市上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榜。
一是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地區生產總值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年均增長7.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元,居全省第6位。二是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創新能力和潛力居全省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52%和56%,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三是城鄉面貌煥發新顏。累計完成城市建設投資825億元,建成區面積增至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57%左右。四是改革開放成果豐碩。完成重要改革事項427項,“放管服”、綜合醫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林長制、河(湖)長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成效突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省第3位。五是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9.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法治宣城、平安宣城建設不斷加強。
二、奮力譜寫“十四五”宣城發展新篇章
《宣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
綜合實力全面提升。經濟增速在全省奮力爭先,經濟總量在全省、長三角爭先進位。地區生產總值達2500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中心城區首位度持續提升,縣域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同性明顯提高,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加速確立。
對標融入全面深化。對外合作不斷拓展,“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安徽排頭兵地位進一步凸顯。綜合交通樞紐等疊加優勢迸發,要素資源加速集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形成若干在長三角有影響力的改革成果。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7%和5%。
創新驅動全面加速??萍歼M步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3%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突破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字強市、云上宣城。
生態環境全面領先。堅定不移走生態立市之路,主要生態環境指標保持全省前列,全社會綠色轉型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高,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形成美麗中國“宣城樣板”。
民生福祉全面增強。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社會治理全面升級。深化平安宣城建設,加快數字賦能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為實現上述主要奮斗目標,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宣城。深入推進生態立市,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深入推進創新活市,深入推進文化名市,深入推進開放興市。
三、努力開創2021年工作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全省保持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實施“十大工程”。
?。ㄒ唬嵤┲卮髴鹇云脚_建設工程,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聚力加快“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緊扣“四區一基地”的戰略定位,對標“青吳嘉”示范區,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綜合協調中心服務區和郎溪、廣德兩片區空間、產業規劃。加大對接力度,積極爭取省級層面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啟動綜合協調中心服務區起步區建設,支持郎溪、廣德經開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支持郎溪與白茅嶺農場合作建設長三角重要農產品供應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廣德高標準打造新興產業集中發展區。
聚力啟動中國(安徽)自貿區宣城聯動創新區建設。加強與自貿區蕪湖片區聯動發展,加快申報和建設宣城綜合保稅區。申報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加快建設巷口橋鐵路物流基地,推進宣州港綜合碼頭二期和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
聚力融入“兩圈多廊帶”建設。深化與南京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快寧淮宣生態經濟帶和蘇皖合作示范區、寧宣產業園建設。力爭全市域加入杭州都市圈。參與共建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落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
聚力推進開發區創新發展。編制新一輪開發區發展規劃,堅持走“科創+產業”道路。確保到位省外資金100億元以上,建成5個投資10億元以上小微企業園,培育10戶產值超5億元骨干企業,啟動5平方公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區建設。實施宣城高新區擴區。打造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羽絨+”全產業鏈、綠色農產品供應鏈、數字經濟創新鏈,建設東部新城。
聚力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力爭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20億元。建成蕪黃高速宣城段,確保實現“縣縣通高速”。加快宣涇、寧國至安吉高速公路建設,力爭開工揚績高速旌德連接線。加快宣績高鐵建設,開工建設旌德通用機場。
?。ǘ嵤┭a鏈固鏈強鏈工程,在推進工業強市上實現新突破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產業集群“群長制”,培育一批“鏈長”“群主”企業,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十大特色產業集群。強力推進省、市戰新基地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產業。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實施“千企升級”計劃,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戶,力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突破200戶。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全面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建設SAP宣城工業互聯網創智中心。加快5G基站建設和“5G+”商用。建設宛陵大數據中心實體場館。
?。ㄈ嵤﹦撔滦统鞘薪ㄔO工程,在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上實現新突破
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積極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快宣城(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專項行動,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戶以上,力爭總數突破500戶。擴容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6件。
集聚創新創業人才。扎實推進“宛陵聚才”行動、“宛陵英才”支持計劃,建立吸引高素質人才流入留住機制,鼓勵柔性引才。積極發揮合肥工業大學綜合性科教優勢,深化產學研合作。
?。ㄋ模嵤┢焚|提升工程,在中心城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按照“依山、擁江、濱湖”城市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扎實開展城市雙修,推動城市多組團發展。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升規劃設計水平。推進水陽江城區示范段、彩金湖生態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啟動中央生態綠地二期等項目,完善敬亭山和宛陵湖配套設施。
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持續開展“品質提升年”活動,實施城市建設項目265個,完成投資150億元。加快市國家綜合檔案館、市老年大學、市職工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實施城市綠化亮化提升行動。加快7個安置小區建設,完成27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強化城市精細管理。統籌推進“智慧宣城”“數字宣城”建設,完成“城市大腦”平臺部署,加快構建“1+7+N”的數據平臺體系。持續深化“雙創一提升”活動,提高城市綜合治理水平。堅持“房住不炒”,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
?。ㄎ澹嵤┩顿Y消費促進工程,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實現新突破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兩新一重”、先進制造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深化“四督四保”“三個走”和“集中開工”等工作機制,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00個以上,完成投資70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00個、竣工項目150個以上,謀劃儲備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
持續促進消費升級。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促進冷鏈物流設施提質增效、縣城配送投遞設施提檔擴面、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推進9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加強限上商貿企業培育。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積極發展新零售業態。聚焦“一老一小”,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支持績溪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郎溪新和旅游度假區等30個重點項目建設。開展“四季游宣城”系列活動。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鼓勵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等申創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嵤娹r富民工程,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財政投入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繼續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穩定糧食生產,做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加強水稻育種和優質畜禽地方品種保護利用。深化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宣城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6”行動計劃,力爭創建示范基地20個。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成果,提升村集體資產運營效益。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編制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持續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促進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ㄆ撸嵤┚G色發展轉型工程,在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宣城樣板上實現新突破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做好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完成“三線一單”動態更新,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化“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確保“2+10+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和2020年長江經濟帶(安徽)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到位。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持久戰。堅守耕地紅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五控”措施。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加強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和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實施大氣、水生態補償制度。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積極探索碳排放權等市場化交易。深入推進林長制、河(湖)長制,完成營造林120萬畝。推進全市域創建中國“天然氧吧”城市。
?。ò耍嵤I商環境提升工程,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實現新突破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權責清單制度體系建設,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化“證照分離”、企業注銷便利化改革,鞏固企業開辦“一日辦結”成果。加強“智慧政務”建設。健全“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查常態化機制。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強化為企服務。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和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優化要素供給。發揮市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作用,擴大“新型政銀擔”“稅銀互動”“續貸過橋”業務,力爭新增貸款200億元以上。支持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力爭A股上市掛牌企業2戶以上,實現直接融資100億元以上。著力解決結構性用工難題。
?。ň牛嵤┥鐣聵I補短板工程,在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覆蓋率。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提升中職學校辦學質量。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加強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啟動宣紙生態文化保護區申報。
深入實施健康宣城行動。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傳染病監測預警能力和水平。啟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市本級健康養老產業基地和長三角康養基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適度擴大社會救助對象覆蓋面。推進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市級統籌。
?。ㄊ嵤┢桨残墙ㄔO工程,在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啟動“八五”普法工作。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深化基層智慧治理體系建設,完成村和社區換屆工作。
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著力防范重大安全風險。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處置能力。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持續推動軍地共建共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爭創新一屆省級雙擁模范城。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做好人民防空工作。
在高質量完成省定民生工程的基礎上,市政府還將辦好10件民生實事:
市區新建保障性蔬菜基地100畝;市區新建2所公辦小學,新增學位3000余個;全市實施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市區新建、改造公廁各5座;市區增設住宅小區充電棚30組、充電樁端口4000余處;市區改造提升20個公園廣場便民服務功能;市區新增機動車公共停車位2200個以上;市區增設環衛驛站10處;市區整治老舊小區表箱900余處;全市建設社區(鄉村)公益小課堂50個。
四、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
提升政治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工作落實能力。
提升廉潔從政能力。